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的难点和解决——合规长期性、阶段性

发表时间:2023-10-18

现在很多企业经过了国资委、涉案企业评估之后,会有迷茫感,我已经合规了,我已经合规了吗?那我还要做什么,我还需要投入合规吗?这就是对合规的长期性、阶段性认识不足。

一、合规具有长期性

合规的长期性的典型表现在银行系统经过这么多年合规建设——2006年,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《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》——且专业化合规部的监管下,依然会有很多违规事件发生。这说明了合规管理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,普遍国有企业一两年,甚至涉案企业几个月简单的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就更加难言有效。

一方面,规则是持续发生变化的,有些废除了、有些新增了,有些调整了。企业等组织应该去跟进规则,例如现在剧烈变化的数据合规领域。

另一方面企业等组织本身会不断发生变化,例如员工变多,供应商增多,非熟人领导增多,这些会导致合规风险变化。

进一步来说还有企业等组织业务的变化,例如新开展涉外业务、不同地方业务、房地产、金融等不同行业业务,就会有很多合规风险变化。

最后,即使企业等组织什么都不变,环境也在发生变化,之前的业务模式会产生新合规风险。例如好评返现、请客送礼、收受回扣等老一套的做法很难维持,合规风险日益增大。所以合规必定是长期持续不间断地改进过程。

明白合规管理长期性特点之后,就知道合规管理没有尽头,只要组织存在一天,就需要进行合规管理一天。

二、合规具有阶段性

合规也必定是阶段性的工程。合规要花钱、花人、花时间,没有企业等组织的资源是无穷无尽的,都需要花在刀刃上。例如可以先解决最为紧急合规危机应对问题,然后是合规管理体系基础完善问题,再逐步进行合规体系的逐步细化问题,合规信息化的改进问题,高风险专项合规问题,一个个阶段来解决。

如果企业可以不计成本、不计代价,全面合规,勇气可嘉,但就以合规义务的跟踪问题,每天这么多新出的规则,领导层天天开会也解决不了。有人会说研究一套完善的规则信息化跟踪系统,但这套系统投入的成本就可以压垮很多小微企业。结合合规长期性理解,就明白合规建设必然是有阶段的。例如第一年度,先建立合规管理体系基础,第二年解决2-3个重点问题,然后持续循环之,对原有体系也不断改进,才是切合实际的做法。

三、总结

强大如中兴、华为、西门子合规,也只能有重点的进行合规建设,其他一般的企业就不要轻易打合规包票,一方面牛皮容易吹破,另一方面会导致无效,钱白花了,人白干了。除合规危机应对情形,不鼓励合规大干快上,要细水长流,久久为攻。

根据PDCA循环,在Plan(计划)阶段(包括合规制度手册制定仍然属于P阶段),建议让第三方共同参与。在Do(执行)阶段,企业等组织落实合规执行。在Check(检查)阶段,再次让第三方共同参与,从内外视角,一起总结提高。在Act(处理)阶段,再次由组织跟进。直到新的PDCA循环启动。这样就可以形成Tick(P\C)-Tock(D\A)(嘀嗒)模式,一方面高效利用第三方智力资源,另一方面让合规真正落到组织实处。一个PDCA循环,按照工作量,以2年左右为佳,合规危机应对时加速。通过以上方式,可以有效解决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的长期性和阶段性问题。

作者/华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、华商合规研究院副院长  钟志伟